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本院概况>>学院简介
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概况

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由宁夏大学党委常委会议研究成立,是集学科建设、重大研究、产业研发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和西夏学研究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一、成立目的

(一)有利于国内一流学科的建设

宁夏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后,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战略布局,重点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和“民族学学科群”,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抓手。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一项关系国家和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任务。因此设置专门的平台,全面落实学科群的建设任务。

(二)有利于落实学科群对接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

教育部在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建设任务书中,明确提出了牵头学科(民族学)、配合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旅游管理)和对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因此,这个平台,不是单纯的民族学学科群平台,也不是单纯的文化旅游产业研发平台,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三)有利于学科交叉与产业融合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科交叉与产业融合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原来一些单一的学科平台、研究平台、研发平台,向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方向发展。成立“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就是为了发挥由民族学牵头,涵盖文、史、哲、经、管、法以及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在内的交叉优势,更好地服务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近两年产出的文创产品都是学科交叉融合对接产业的成果。换言之,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深度的交叉融合,是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

(四)有利于建立新型引才机制

21世纪东西部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聚集人才能力的差距,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自治区和学校明确出台政策,加大急需人才柔性引进力度,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重大研究和产业研发人才,往往不是相关学院和研究平台所急需的,排不到优先引进的位置上,影响了学校重点任务的完成。通过“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这个人才“蓄水池”,进行1-3年的短期聘任,即承担任务进平台,完成任务出平台,解决学科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五)有利于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是一个协同创新平台,可以同时挂“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研究中心”,这个协同,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校内各学院(研究平台)之间的协同;二是自治区内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相关高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协同;三是区外乃至国外相关单位和专家的协同。从战略上来讲,先练好内功,做好校内协同,做大区内协同,这样才能协同和引领全国。因此,有步骤、有目标地建成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和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研发基地,然后申报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民族学学科群和一流学科建设

部区合建民族学学科群和自治区重点建设的民族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是本研究院的重要任务,包括团队建设、制度建设、经费使用、成果出版、总结报告、数据统计以及对二级团队的考核和学科评估材料填报,等等(具体见建设方案)。

(二)文化旅游产业研发

一是对接自治区支持闽宁镇建设发展,在闽宁镇建立研发基地,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产、学、研相结合,多学科协同创新,将闽宁镇打造成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文化旅游观光中心,从而带动宁夏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见建设方案);二是对接宁夏文化旅游企业,打造宁夏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对接银川周边省区文化旅游企业,发挥银川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大型数字资料馆建设

一是购置公开发行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建设大型数字资料馆,只要有宁夏大学工号和学号,在全校任何一个网络终端,都可以浏览使用,从而带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资料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二是在购买的同时,高标准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如宁夏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西夏文献资料数据库、回族文献资料数据库、宁夏地方文献资料数据库、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等。总之,通过购买和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成高水平的数字资料馆,打造起“金屋”,引来和留住“金鸡”,产出“金蛋”。

(四)引进人才

配合学校全职或柔性引进重大项目研究和文化旅游产业研发人才。应用型人才引进要和自治区文化旅游企业对接,由宁夏大学承担基本工资,企业承担绩效工资,五分之四的时间在文化与旅游企业工作,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联合打造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高端智库和若干产学研平台,推进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

配合学校做好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工作。发挥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蓄水池”作用,在国家计划博士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资助的师资博士后、项目资助博士后、联合企业资助博士后等多种方式,汇聚高水平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投身重大项目研究和文化旅游产业研发。

(六)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

配合学校做好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考虑到民族学二级博士点、硕士点的专业跨度较大,一级点主要培养计划的制定、数据统计、档案建设、学位点自评估和自治区与教育部评估。具体教学、开题、答辩以及学生管理由二级点所在单位负责。

三、机制保障

(一)配备管理人员。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是校设机构,配备院长和专职副院长(若干挂职或兼职副院长)、办公室负责人以及辅助管理人员。

(二)聘任校内外专家。校内专家原单位隶属关系不变,按照承担建设任务进平台,完成建设任务出平台的机制,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组建学术与研发团队,联合攻关。校外专家按照自治区和学校柔性引进政策,签订协议,明确目标任务和相关待遇。

(三)建立学术休假制度。承担重大研究和重大研发任务的教师,经所在单位同意和学校批准,暂停所在单位工作,全力完成学科建设任务。

(四)研究院(研究中心)作为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学科群所有学术活动,均由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和相关学院(研究单位)联合主(承)办,既有利于调动团队所依托学院(研究单位)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打造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品牌。

(五)设立学术委员会,聘请陈育宁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区内外著名专家为委员,负责学科群方向设置,重点研究领域论证,研究成果鉴定,研究院据此确定经费的使用和学科津贴的发放。

Copyright ? 2012-2060 宁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TEL):(0951)2061045   邮政编码:75002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