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银川西夏陵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八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夏学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的130多位老中青学者参加了论坛。
宁夏大学副校长李学斌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地欢迎,向多年来支持和关心宁夏大学西夏学和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嘉宾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幕式由宁夏大学人文与民族学部部长、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杜建录教授主持,他深情回顾了举办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和背景,每次除西夏学基本学术问题外,都有一个与时代相关的主题,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夏学研究。
开幕式结束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陈育宁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俄方所长波波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聂鸿音教授,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陈育宁教授运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深入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背景下西夏历史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为今后西夏学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华瑞教授用大量的历史事实,阐释西夏文明是中华文明,而不是所谓的“中亚文明”;波波娃院士回顾了著名西夏学专家克恰诺夫教授的学术贡献;史金波教授和聂鸿音教授以小见大,通过新发现文献的考证,进一步展示了深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230多篇,经组委会专家组评审,共入围130篇论文,内容涵盖西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西夏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献、文物、考古、绘画以及辽宋西夏金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数字化的西夏学创新研究等多个领域。大会报告后,与会专家分别在历史文献、语言文字、地理考古三个分论坛分享和交流了西夏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成果,共同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夏研究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价值和时代使命,推动新时代西夏学研究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闭幕式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彭向前教授、宁夏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段玉泉教授、宁夏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魏淑霞研究员分别对历史文献、语言文字、地理考古三个分论坛的交流发言做了总结评议,西夏陵管理处主任熊军代表协办方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伯君研究员在论坛学术总结中指出,目前西夏学研究呈四大趋势,一是西夏文献研究朝着为历史语言学、国学研究提供资料方向发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使西夏文献真正服务于“大国学”研究;二是推进多文种文献资料的关联研究,构建大文献、大历史的学科视野,民族古文字文献是用民族文字书写的中华民族历史,可以从“他者”的视角呈现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过程;三是把西夏文献与“河西走廊”的文物遗存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阐释西夏文化如何上承敦煌、下启元代,西夏如何吸收中原文化,建章立制;四是利用西夏文本与藏文本的对勘,进一步释读西夏翻译的藏传佛教文本,弥补藏文佛教史料记载的缺失。